大腸直腸癌即時照護網   

>致癌基因,抑癌基因 的角色

<< 許珮醫師 校稿 鄧豪偉醫師編譯 2015/12/19>>

 

腫瘤(癌症)是一個很複雜的議題:

癌症的發生,常帶有數千個致癌基因(壞人)或抑制癌症基因(好人)及附基因的變異或突變(epigenetic: 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通過某些機轉控制基因的表達),這些變異或突變一開始在病人的正常細胞中常並不存在(非絕對)。

但是就像”水滸傳” (官逼民反小說) 中108個梁山落草為寇匪的好漢,總是要有天魁星 及時雨 宋江 這種領導者,或 林沖 這種八十萬禁軍總教頭,因被高俅父子(修辱林沖妻子)所脅迫,被”逼上梁山” (“後天”致癌基因突變或抑制癌症基因被關掉),才會發展得好,小說才會精采。 而在這數千個致癌基因(壞人)或抑制癌症基因(好人)及附基因的變異或突變異中,只有少數的基因變異是所謂的”驅動基因(driver gene)”( 像宋江或林沖 這種角色),這些驅動突變基因是主角,如果要治療癌症,要優先治療驅動突變基因。其餘占多數的變異基因則稱為『乘客基因(passenger gene)』(指在腫瘤細胞癌化的漫長過程中長期不斷產生並累積的變異基因,像水滸傳中108個非主角梁山好漢們)。

特定驅動基因的變異突變如何造成腫瘤進展如下。(可分成三個時期)

第一個是『突圍期(breakthrough phase)』:

癌細胞獲得一個驅動基因突變變異,然後開始不正常增生演化,還要經過許多時間、許多世代的細胞分裂,才能站得住腳成為臨床上可觀察得到的腫瘤細胞群。

由已知的癌症基因突變率可推斷,若細胞沒有在突圍期大量細胞分裂增生(總是有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第二次驅動基因突變則不可能發生。

第二個是『擴展期(expansion phase)』:

這時細胞獲得第二個驅動基因突變變異,更加蓬勃生長壯大。於腫瘤癌症的進展,(量)基因突變率或細胞數量及(質)驅動基因突變,皆扮演重要的腳色。

前兩個驅動基因突變常只是造成細胞不正常增生並使細胞的結構雜亂失序,常被定義為良性腫瘤(不一定)。

第三個是『侵犯期(invasive phase)』: 當更多突變發生後,細胞開始向外侵犯轉移,這時這些細胞常定義為”惡性”。 另外驅動基因突變的次序也很重要,也就是不可”見樹不見林”,癌細胞的驅動基因,乘客基因及訊息傳遞路徑的是一個很複雜的網路。

舉大腸直腸癌與黑色素瘤來看BRAF都有同一種突變,但BRAF 抑制劑只對黑色素瘤有效,對大腸癌無效。

 

畢竟癌症變化多端。但是藉由臨床觀察和基因分析,關於癌症的致病機轉已逐漸慢慢清晰,為診斷和治療的進步帶來一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