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 |
|
大腸直腸癌治療索引(僅供參考)。
HWT 2022/6/20
以下是 筆者個人 有限的一些理解及經驗,提供病友參考。
詳細的治療,還是與您的主治醫師做討論。
主要內容請見幻燈片。
簡單說:
第一期到第三期大腸直腸癌,以開刀治好為前提,所以適當的"輔助性"治療是用於"預防復發" (降低15-30%機會左右),因此劑量上若體力狀況允許,儘量使用標準化劑量。
第四期大腸直腸癌以追求治好為最高目標(不一定能達到),控制病情,延長生命為主軸,保障生活品質並行。
因此最重要是,與病友先評估,評估目標及治好的機會可能性,詳細討論,如有機會治好,任何可行的治療方案都列入考慮 (健保給付的方式目前不一定是對的)。如果以延長生命,保障生活品質為目標,則要考慮經濟效益的情形。
(1). 確定診斷:
確定診斷,除了病理確定診斷外,需包括詳細的病情評估。例如,電腦斷層,基因檢測,病史詢問及血液生化抽血檢查,、、、等。
在這些評估的過程中,有時候我們不是只有評估所謂的 "有問題"的地方,或者說,我們不是只評估腫瘤的病灶,其他非腫瘤部位的詳細評估,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治療不外乎 效果及 不良反應,針對腫瘤評估,我們可以找到適當的治療效果,但是針對非腫瘤的評估,卻可以讓病友免於一些不必要的不良反應,因此所謂的確定診斷,不是只有病灶的診斷,也括全身系統性的評估。
(2). 目標設定:
經過詳細評估之後,接著就可以設定所謂的"治療目標",治療目標,其實非常的連續及互動性。
當然最好的目標,就是治癒癌症,但是有時候是無法達到這個目標,因此目標或許有時候,是控制病情延長生命,甚至是在控制病情的過程中,爭取治癒的機會,隨著醫療的進步,目標的設定是滾動式浮動的。
因此,在臨床上,目標簡單分為2類:
(A) 治癒為前提:
(B) 橋接治療: 希望說,我們在治療過程中,能夠讓病人橋接到治癒的機會。 但有時候,在目前的醫療環境之下,只能夠盡量控制病情。因此要平衡效益及成本。
(3). 治療規劃。
經過詳細的評估,目標設定之後,其實才是進入治療的規劃。
當然這種治療的 規劃,隨著癌症的種類,期別,病友家庭支持情形不一樣,就會有不一樣的規劃。
規劃,是非常重要的,在筆者有限的經驗裡面,好的規劃,可以讓你避免走向不需要的後續治療,也可以爭取最高的治癒機會,但是在這個治療過程中,需要高度的配合及理解,因此,有時候或許您覺得 你沒有看門診是佔便宜了,其實在有些時候。是吃大虧 (當然見仁見智)。
對於規劃 ,本身就是很複雜的事,正確的觀念 應該是一開始就規劃,不是等到後面,只問有沒有藥。
注意::
另外,有些健保的規範,使用原則,在某方面是跟不上國際的文獻速度,甚至有些規範,在某些方面是不合理,但是基於國家財政跟行政的因素及藥廠策略,如果你要使用健保藥物,就只能按照健保規定去使用,如果跳過健保的規定,有時候,就會面臨健保審核委員不給你給付用藥,這些病友,要先了解。再來做自己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