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 即時照護網   

INTRINSIC 臨床試驗

前言

臨床試驗列表的目的,是在提供新的可能治療,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

有些時候,新藥已經上市,可以借鏡。

每個人有追求生命的權力。

ID 名稱 說明  
1 掛號

癌症治療中,精準醫療,已經是標準治療原則。

啟動治療前,先知道,重要的可以預測藥物療效的基因突變,事關重要(例如,RAS, BRAF, MSI-H, Her-2 等)。

其中,在大腸直腸癌標靶治療前,當病人的RAS基因有突變,會導致對「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單株抗體」(Anti-EGFR monoclonal antibody,如:爾必得舒、維必施)這類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進而影響健保給付的資格 (因為無效,健保不給付)。

然而,針對其中一種特定的KRAS 基因突變類型- KRAS G12C (Gly 變Cys),目前已有新一代的藥物正在積極發展中。

所謂KRAS G12C,是指KRAS蛋白質的第12個胺基酸的位置上發生了胺基酸的改變,原本的甘胺酸(Glycine, G) 被半胱胺酸 (Cysteine, C)所取代。

目前,臺北榮民總醫院正在執行一項臨床試驗,針對 KRAS G12C 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mCRC)的病人。本試驗將合併使用以下藥物(Divarasib + Cetuximab或Divarasib + Bevacizumab) 與標準化學治療 (FOLFIRI 或 FOLFOX):

  • Divarasib:一種針對 KRAS G12C 突變蛋白活性進行抑制的標靶藥物。
  • Cetuximab:透過阻斷癌細胞表面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以抑制或減緩腫瘤生長。
  • Bevacizumab: 藉由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 結合,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從而阻礙腫瘤生長。可作為大腸直腸癌標準治療的一部份。

若您符合以下條件,或可考慮聯繫研究團隊,以進一步了解此項新藥治療的相關細節:

  • 年滿 18 歲。
  • 經診斷罹患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指原發於大腸或直腸的癌症已經擴散至身體其他遠端部位,例如肝臟或肺部。)
  • 基因檢測確認帶有 KRAS G12C 突變。(若您不確定自己是否擁有本研究所需的特定基因,也歡迎與我們聯繫或前往臺北榮民總醫院作進一步諮詢。)
  • 先前未曾接受過任何針對轉移性疾病的全身性治療。

臺北榮民總醫院 / 試驗主持人:鄧豪偉醫師

研究團隊聯絡資訊:陳小姐 0988-660-381

IRB

2025/7/1
2